环球360

为什么抖音这么火?

小编

  全民皆抖音的爆火,从奶茶到美食,从音乐到品牌,从草根到大v都星星燎原般一夜蹿红,品牌方和内容主们为出网红爆款而纷纷入场,传说中爆火的案例在身边也相继发生。

  早期案例:讯飞语记单条视频收60w赞, app新增下载10几万;躺倒鸭3条抖音为app拉新10w+,3个月增粉400w;答案奶茶单条破2000万次播放,新增249家加盟店!更带火了小猪佩奇,海底捞,西安市等爆款,收割了大量关注度。图例如下:

  身边案例:网友@思奇随手发了条抖音,1夜间点赞量达10w+,粉丝疯涨到6000+; 网友@小红军平时运营抖音都流量平平,突然1条视频就有几百万的播放量,点赞35w+,涨粉3w;网友@王美林同事刚做抖音,1条就上千万的播放量,点赞38w,涨粉8.8w。

  最最令人费解的是,身边的抖音运营主也火的莫名其妙,只是中毒般All in其中,也只能盲人摸像般摸索,这神奇逼得我这个营销人强迫症要犯了…为什么抖音这么火?

  传统媒体呈金字塔式,如电视,报刊,杂志等,内容层层筛选,传播自上向下,拥有着绝对权威,占据话语权的制高点。

  而移动互联的时代,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崛起,迈入了人人皆内容,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时代,这种话语权由集权向民主,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移,且势不可挡。

  自媒体时代大众用视频的播放量替代了电视的收视率,用推文的阅读量替代了报刊的发行量,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碎片化,媒介去中心化,人人都能爆红的新媒体时代!

  纵观世界艺术史,从表达宗教的神性崇拜,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回归,再演变到印象派的主观感受,直到安迪.沃霍尔将艺术彻底去中心化,波普艺术大众和流行的本质是艺术的民主与平等,如他所言,“人人都能红15分钟“的时代来了!

  而抖音只用15s的曝光,造就了一个人人都能一夜成名的世界。短视频不仅释放了90后们被压抑的表演才华,还用新潮酷炫的方式快速输出一个个新生代IP,这就不难理解抖音为什么能让草根频频爆红了!

  抖音的核心是去中心化算法,让每个视频都能平等展示,每个人都有机会爆红,而不只是围着名人打转,去中心化让源源不断的内容满足了千人千人千面的惊喜。

  可为什么有人0粉玩抖音就一夜10w赞,而有人怒拍100条也凉凉?这一夜爆火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抖音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

  一入抖音深似海,频出爆款带你火,抖音成了商家品牌营销的下半场,从这15s短视频的下半场里胜出的,一定是系统持续的输出爆款的能力,这就必须得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智能分发,叠加推荐,及热度加权。

  头条系的算法有别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中心化流量分配,就像微博的流量向名人大V集中,刚开的微博都没人看。而头条系即便你是0粉丝,发布的任何视频,抖动系统都会智能分发几十上百的流量。而新视频流量分发以附近和关注为主,再配合用户标签和内容标签智能分发,如新视频的完播率高,互动率高,这个视频才有机会持续加持流量。

  这也正是0粉也能1夜10w+,一夜爆红的原因,因此抖音的去中心化算法让人“雨露均沾”,这波红利给人人以机会,天天有看点!

  实刷近百条爆火抖音,发现所有一夜爆火的视频,和抖音推荐板块的视频,播放量多在百万级,综合数据(完播率,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无一F88体育例外都很好。可见经过大量用户的检验,层层热度加权后才会进入了抖音的推荐内容池,接受几十到上百万的大流量洗礼,各项热度的权重依次为: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

  好内容自带流量,一图胜千言,一频定乾坤,短视频用15s的单刀直入,让人们在视觉,听觉,情境的共振里感受美好,而一夜爆火的内容自有其规律,持续输出一击即中的内容,离不开人性的深入洞察。

  动机成因:按心理学的观点,人类行为的核心动机的不外乎三点: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而抖音爆火的视频都根离不开这3个追求心理,新奇漂亮的给我们以美好与希望;好玩有趣的让我们笑出猪叫声;而在抖音的世界你总能找到喜欢和共鸣,达人们更是在抖音有深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除了字节跳动本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两个推动力量:碎片化的时间,老龄化的进程。

  我自已感觉,与十年之前相比,时间更加碎片化了。以前能够大片大片的时间用于阅读资料、查找数据,现在更多地是利用小段小段的时间,逐步地完成一个大的课题。

  老龄化这方面,趋势更加明显。老年人口的比重提升了,意味着全社会整体的闲暇时光增加。

  字节跳动自身的长处主要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营销能力。之前写过一些文字,可供参考:

  媒介在迎合受众的喜好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加热,以更加丰富和高维的形态来填喂受众的娱乐胃口。

  就必须提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3),这本最初出版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经典理论著作,观察并分析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快速发展的大众传媒行业。

  麦克卢汉在书中预言了他本人并未能亲眼所见的持续变化,很多预判都具有惊人的准确度。

  换句话说,我们使用的电视、手机、耳机等,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它们可以让我们看见和听见更多原本无法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越冷的媒介,其内容越需要受众主动参与进去,以填补媒介本身没有提供的内容,比如一本哲学书,就是一个极「冷」的案例。

  而热的媒介不需要受众主动参与,只需要被动消费,比如一部肥皂剧,不用付出太多注意力即可消费。

  风险投资就像夏天丰沛的雨水一般为各路创业者提供了补给,让他们把技术元素排列组合,造出种种不同的新媒介。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长的、短的、同步的、异步的、实名的、匿名的、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这些媒介形态中,有一些固化下来,成为内容消费的主流形态,而大部分都因无法在大众市场上获得足够的成功,最终沉淀下来。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另一本重要的著作出版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4)。

  这本书看到了电视(作为人类历史上真正达到大众规模的媒介)对内容创作和社会行为带来的深远影响。

  媒介在迎合受众的喜好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加热,以更加丰富和高维的形态来填喂受众的娱乐胃口。

  在电视机前,无论内容本身是新闻、肥皂剧、真人秀还是纪录片,都努力让自己能够填充注意力可能出现的任何空白。

  观众无须思考,甚至无须关注电视屏幕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需要靠在松软的沙发上享受即可。

  除去偶然出现的重大事件,电台节目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充当背景音的,它起到了一个陪伴的作用:人们可能是在准备晚餐,也可能是打发高速公路上的通勤时间。

  如果你还对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有记忆,那么你可能会意识到,互联网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提高内容消费效率的竞争性过程。

  阅读一本抽象的理论书籍,我们需要不断地解析每一句话的意思,找出观点之间的关联。

  这就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脑力投入,也通常会让我们觉得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疲劳的。

  热媒介则通过提供更容易预测和关联的内容来降低主动参与的难度和必要性,从而让内容消费变成一种消遣。

  以最近几年很多人热衷的播客内容为例:其大量采取的几个人对话的形态是非常容易被大脑预测和关联的,因为人在社交沟通的状态下,很难用非常超乎预料的方式来进行回应。

  收听播客的时候,听众的大脑处在一种轻度的参与状态下,只需要跟随对话的展开,就能大概理解内容,即便没有完全聚精会神。

  这刚好满足了很多人在通勤、运动场景下无法全心全意投入但又希望有内容的陪伴的需求。

  热媒介就是那些相对「水」的内容,在同样时长的内容消费中,无须投入太多的注意力进行主动参与。

  乔布斯在苹果产品发布会上的幻灯片,可以说开创了一种 PPT 的设计风格。

  在宏大的舞台中央,每张幻灯片上只有一句话、一张图片或者一串数字,配上 Keynote 震撼的动画效果而蓦然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他在发布会上向全世界公布 iPhone 等产品的视频堪称经典,是我时不时会回看的殿堂级内容。

  他的演讲往往能够成功地引起观众极大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和戏剧冲突,并在所有人的情绪达到高潮的一刻,以一页简洁有力的幻灯片揭晓全部谜题的答案。

  他用三张幻灯片分别介绍了一个具有触控功能的大屏 iPod、一部革命性的移动电话和一个无线上网设备。

  这个已经载入人类科技史册的瞬间具有极强的戏剧张力,但它没有办法单独以幻灯片的方式呈现。

  乔布斯的演讲脚本是这场盛大演出的真正灵魂,它完全忽略了 iPhone 背后复杂的技术特性和参数,也没有对比分析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尽管这些内容经常出现在各种商业演示的 PPT 中。

  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咨询公司为典型,这些 PPT 往往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其标准是:当它们被打印出来,呈递给读者的时候,不需要作者在一旁做任何的解释说明,就能让对方毫无问题地读完并理解。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商务场景中,PPT 极大可能是以邮件等形式单独发送给读者的(通常是客户或者老板)。

  所以,PPT 材料必须足够翔实和严谨,独立于作者的讲述,避免误解和反复沟通某些细节造成的时间浪费。

  实际上,这种内容形态比乔布斯的幻灯片要「热」非常多,尽管这种「热」并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大量销售和推介类的内容都试图用紧密的叙事逻辑和丰满的数据图表来主动「推送」大量的信息给受众(往往也是决策者),以避免受众主动参与思考。

  而麦肯锡的 PPT 则是极热的,以充足的细节替代讲述,每一个标题都极具信息含量。

  用乔布斯的方法来撰写给客户或老板的 PPT 会收到什么效果呢?很可能不会看到什么效果——他们根本没心思搞懂你到底在讲一件什么事情。

  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翔实的材料占据大脑,看到这种空空如也的叙事逻辑,也不会想要主动参与。

  这就为我们的内容创作树立了两种典型:一种是乔布斯式的简洁和「高冷」的幻灯片,另一种是麦肯锡式的翔实和「火热」的 PPT。

  受众是不是想要主动参与,一方面是他们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也受到消费环境的影响。

  在前文我们解释过,这样内容才能获得内在的规模经济,吸引最多的人来消费,从而获得最多的收益。

  但也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受众会更倾向于主动参与,这时候乔布斯式的内容形态就能更好地调动受众的参与度,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这样的场景中,内容消费的主角实际上是受众本身,他们需要主动参与到学习、思考和讨论中,才能让整个内容体验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时候,内容如果准备得过于充分,则有可能让受众疲于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跟随互动的节奏。

  我曾经主持和参与过一些这样的内容场景,过量的信息供给几乎完全打消了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场面极为尴尬。

  受众是不是想要主动参与,一方面是他们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也受到消费环境的影响。

  抖音三年,短视频行业来到了一个新的路口。回想2015年,张一鸣还在犹豫——短视频是不是一个大机会?彼时,头条还没有启动短视频项目,但内部很多人觉得还是要做。到了2016年,头条试水了直播,但入局太晚缺乏优势,于是把一个团队关进小黑屋封闭研发一个多月,那一年9月,抖音问世了。“一开始,大家都把短视频想小了。”抖音总裁张楠没想到,短短三年,抖音目前日活飙到3.2亿,超过了快手,成为短视频的王者。今年第二季度,这个号称用户时间“收割机”的APP,挤掉了百度杀入移动应用TOP5,海外版“Tik Tok”也席卷全球。

  按照抖音的猜测,2020年短视频行业DAU将达到10个亿,相当于今天微信的日活用户。抖音目前日活3.2亿,快手的目标是年底冲击3亿,余下3个多亿的份额,抖音要怎么拿到手?

  最近,《新闻联播》突然爆火,这个开播自1978年1月、“中国最老牌”的电视节目入驻抖音,几位主播展现出了不同于电视上的俏皮风趣,颇具个人情感色彩,拉近距离又不失大台风范。

  官方账号开通一天的时间里,《新闻联播》抖音号的粉丝飙升至1600万,涨粉飞速,目前共发布6条视频,粉丝突破1900万。

  《新闻联播》下定决心入驻抖音的原因,除了新的新闻场景下务必要拥抱巨大短视频流量池的考量,更是因为央视新闻抖音号运营9个月,已经拿到媒体抖音号总排名第二的成绩,央视新闻抖音号里,目前为止点赞量最高的一个视频有近1800万赞。

  长短视频更替、横屏竖屏转化下,《新闻联播》显然已经掌握了电视新闻表达向短视频情感化表达的转变。

  这是抖音绝非俊男靓女驻扎地,或者网红带货流量池那么简单的很好证明。两三年的时间里,抖音从最初略显单一的歌舞和手法运镜内容,不断多元化,涉及明星、政务、母婴、宠物、时尚、美妆、汽车、文化教育等等,生怕用户审美疲劳。在内容维度的多样化前提下,抖音还“有组织有计划”地深挖出非常多的爆款系列。

  一些火了的短视频,被抖音挖掘出深意,推广系列,甚至上升到业务规划层面,比如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合伙人计划”、推动短视频青少年教育的“青椒计划”、助力贫困地区文旅扶贫的“抖音美好打卡地”文旅认证品牌等等,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名片。

  抖音总裁张楠在8月24日的创作人大会上说,美好即价值。尽管抖音让很多人无谓地消磨掉很多时间,但在张楠看来,短不代表碎片化和毫无意义,有没有价值则取决于这个视频里面到底承载了什么内容。

  UGC无法摆脱掉负面内容夹杂的魔咒,平台势必要承担更多,抖音也想在价值层面被认可。在抖音,近一年的数据显示“文化教育”是不得不提的黑马,既是增长最快也是吸粉最多的强势垂类内容。

  抖音官方数据显示,短短半年,文化教育领域一万粉丝以上的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30%。知识类信息对传播要求极高,在内容行业下沉从来不是抖音的路子,高价值的产品内容才是抖音的方向。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张楠“美好即价值”的解释,恰好是抖音、是头条、是字节跳动对短视频市场未来的判断。

  2、抖音挤F88体育掉百度,明年短视频日活用户赶上微信在抖音上线前的两年时间里,“要不要做短视频”在头条内部被反复讨论。一家做信息分发的科技公司,在移动时代到来和大屏手机开始普及时,就关注起短视频这个可能会对信息传播带来非常大改变的方式,却迟迟没有下手。一个模糊但又肯定的观点是,手机视频无疑蕴藏巨大机会,但张楠也不得不承认:一开始,大家都把短视频想小了。

  2014年,整条知春路地铁上都是微视的广告,微博推出了秒拍,头条内部讨论要不要做短视频,没有动手;年底,美拍有了几十万的DAU,头条觉得错过了机会。

  2015年,张一鸣仍在提出假设——短视频是不是一个大机会?包括张楠在内的很多人觉得还是要做,但她说:“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启动短视频项目。”头条前资深产品经理沈振宇曾在文字里回忆:视频能不能做?最简单直接方法就是在今日头条APP里面加入各种视频,成本极低,快速试验。

  上线后发现效果不错,进行一波优化之后,发现头条用户里面有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看视频。这是一个很关键线索。于是把视频拆出来,独立成一个APP(头条视频),也就是现在的西瓜视频。

  2016年,头条试水了直播,入局太晚缺乏优势;试水了短视频和直播的结合,留存率、活跃度以及用户传播的成本都要更好,证明短视频+直播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模式。大家又重新讨论短视频,觉得还是不能放弃。

  很快,把一个团队关进小黑屋封闭研发一个多月,2016年9月,抖音问世了。

  抖音上线个月之后,DAU就突破了1亿,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继微信之后,成长最快的产品。上个月,抖音市场总经理支颖在发布会现场披露数据,截至2019年7月,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总日活达到7亿,月活达到15亿,其中,抖音日活超过3.2亿。据张楠说,抖音的后台数据显示这个数字仍在不停地增长,完全没有减缓的趋势。

  今年第二季度,抖音杀入了移动应用TOP5,挤掉百度,打破了多年固有的格局。

  靠什么打破DAU增长天花板?经历暴涨后的抖音持续面临这样的拷问。2018年6月,抖音日活突破1.5亿时,各路玩家对市场的蚕食和竞争已经白热化,抖音市场经理支颖则说:“就我们目前的数据,可以看到增速没有丝毫放缓,目前所谓天花板还不在抖音考量范围内,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的。”

  但随着流量红利褪去和市场饱和度上升,这样的疑问显得愈发棘手,每一个“下一步”都至关重要。

  虽然抖音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抖音用户增长一直稳步增长,但是到了如今这个阶段,抖音也很有必要来考虑天花板这个问题了。

  张楠大胆猜测,也许到2020年,包括抖音、快手,以及其他短视频产品在内,国内短视频将达到10亿的DAU。10亿的DAU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等于微信今天的日活用户。

  抖音目前日活3.2亿,快手的目标是年底冲击3亿,余下3个多亿的份额,抖音要怎么拿到手?3、多闪铩羽而归,抖音靠什么冲破天花板?坦白说,抖音上半年的破局计划并没有起到预想到的结果。多闪目前还未能承载起抖音对社交的幻想,又在用户数据隐私层面与腾讯陷入争端,没能打造出牢固的社交关系链,铩羽而归。这场创作者大会也透露出抖音要继续深耕内容。

  不同于今日头条此前动辄十几、二十亿真金白银的用户补贴,抖音的各种扶持计划都是通过流量的支持。8月24日,抖音方面宣布推出“创作者成长计划”,旨在未来一年帮助1000万创作者在抖音上赚到钱。

  抖音将通过提升关注流量、本地流量的权重占比,提供更多创作工具等方式来帮助创作者。流量支持下,抖音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实质的回报,目前有直播、星图、内容导购等内容变现产品。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抖音将进一步开放长视频权限,从15秒到1分钟再到15分钟的视频时长的开放,不只是短视频,长视频玩家或许也将受到威胁。

  对于创作者来说,视频制作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年4月,抖音推出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全面开放1分钟视频权限。1分钟视频,抖音始终强调的是给了原来受时长限制的创作者更多发挥空间,这也意味着会有更优秀的Vlog和创作者产生。

  但15分钟显然要求更高,比原来多出十倍的时长,至少要有几次高潮起伏才能满足用户的观看欲望,这不仅仅是受限时长与否的问题,更意味着固有方式创作者的洗牌,因为对专业度要求更高。

  种种扶持计划,都是为了产出更好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些增长空间来自哪里?在短视频以外,靠十几分钟以内的微剧集来呈现完整故事的既有玩家,他们的用户都是潜在人群。比如腾讯视频旗下的火锅视频的竖屏短剧、微综艺《女人30+》等;爱奇艺的《生活对我下手了》……

  狂飙了三年,抖音最不愿看到——用户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内容,然后把这个APP卸载了。

  新的变革往往预示着新的机遇,从6亿到10亿之间,短视频用户将在未来的一年内迎来新一次的井喷。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最终都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上来,谁的内容征服了用户,谁就能一直领跑市场。

  而平台对于有志于从事短视频的创作人来说都是非常公平和开放的,未来平台上的内容生态必定是创意的碰撞、是制作水准的碰撞、是垂直下行专业度的碰撞。

  新的用户群体滋生新的内容需求,加上原有用户的内容消费升级,又将催生不知多少“李佳琪们”和“毛毛姐”们,也许你也能身入其中。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也想通过抖音运营赚钱,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点击这个链接,获取月入过万的 抖音运营学习权限和配套的学习资料

  从文艺片到动作片,从微电影到短视频,为什么我们钟爱的视频内容越来越短了?

  从文学名著到长篇小说,从短篇小说到微信文章,为什么我们看得完的文字内容越来越短了?

  在回答为什么碎片化的内容越来越火之前,首先要看看到底是不是碎片化的东西越来越火。

  答案显而易见。不管是视频还是文字,我们爱看的东西都在变短,太长不看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会说,注意力越来越贵了,美好的东西那么多,哪儿还有功夫盯着一个东西看那么久。

  小的时候,我几乎没有零花钱,每次有了零花钱也不舍的话,都攒起来换成整钱。因为我发现,一张100元的整钱和10张10元的零钱,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如果我有一张100元的整钱,可以用很久很久;但如果我有10张10元的零钱,那么不出一周,这些钱就都没了。

  知识点:要想存钱,最好别把整钱破成零钱,一旦破开,它就立马会像水一样从指缝溜走,而且是那种完全没有察觉的就消失了。(但是很遗憾,微信钱包和支付宝的出现打破了零钱和整钱的界限,于是你的钱正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寂灭)

  其实注意力和钱一样,钱越整越不会浪费,越零越容易不知不觉消失,注意力也一样,越是整段的注意力越不会被浪费,越是碎片的注意力,越会被浪费掉。这就是为什么你准备了一个下午的空闲来写论文,会发现时间过得好慢,而一旦你一局一局的玩王者荣耀,一个下午瞬间就过去了。

  如果注意力真的越来越值钱,那就更不应该把它拆成碎片,一点一点浪费掉。但是,我们的注意力连同整个世界,都在朝着碎片化的深处坠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宇宙大爆炸是宇宙起源的一种假说,也是目前看来最可靠的假说。在137亿年以前,有一个没有大小的点,这个点蕴含了整个宇宙的能量,这就是奇点。突然有一天,它很生气,于是炸了,然后这些能量就扩散开去,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宇宙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支撑这些能量的体积却从原来的一个点变成现在这么大,密度就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小。举个例子,就像是你拿一粒盐,扔到一杯水里面,这颗盐慢慢融化,盐分子慢慢扩散,这个过程就和宇宙的形成过程差不多。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宇宙一直这么扩散扩散扩散下去还得了吗?就像如果把一粒盐丢到杯子里,或许还能尝出咸味,如果丢进长江,估计就啥也没有了。宇宙能量如果只有这么多,最后扩散太大了,不就啥都没有了吗?

  对,就是啥也没有了。宇宙从最开始的那个富有能量的奇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星云的扩散,温度降低、能量外逸,最后,就是烟消云散,能量耗尽,归于寂灭。

  宇宙的规律就是从有序走向无序,人类为了提前适应这种无序,必须把自己碎片化,包括注意力,也包括时间。

  还记得大刘在《三体》里提到的降维打击吗?高级文明为了毁灭低级文明,采用二向箔对低级文明进行降维打击,但这之前,高级文明必须先让自己进入二维世界,才能避免不被一起毁灭。于是,整个宇宙就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不断降维。

  这一次,人类为了占据在宇宙耗散的主动权,主动选择让自己碎片化,抖音、微博、Ins、FB、快手就是人类碎F88体育片化自己的工具。

  这一次,我们率先窥破宇宙的终极秘密,但能否站到下一次降维队伍的前列呢?多看看抖音和快手,也许里面有答案。

网站地图